2023年,湖北省公安縣交通運輸局立足服務流域綜合治理為主線,以助力產業發展、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,堅持高起點規劃、高標準建設、精細化服務,統籌推進“四好農村路”示范縣創建,全縣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覆蓋度不斷提升,為落實全縣流域綜合治理、推動長江大保護、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。
——科學規劃路網,把“四好農村路”融入流域治理。
根據省市縣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,該局對《公安縣“四好農村路”發展規劃(2021—2025年)》進行了修訂完善,構建廣泛覆蓋的農村公路網絡體系。一是做好頂層設計。將“四好農村路”與流域綜合治理、鄉村振興相結合,科學規劃、合理布局,重點解決農村公路等級低、路網不完善和拓寬改造提升等問題,進一步優化農村公路路網結構,實現聯網成片、內聯外暢、安全便捷。二是高位謀劃項目。立足荊江分洪區分片、南五洲分片、合順垸分片、永和垸分片、東港垸分片、曹咀垸分片、南平垸分片、三善垸分片、孟溪垸分片9個四級流域片區治理,規劃了“四好農村路”示范縣創建環線項目、公安縣環崇湖國家濕地公園旅游公路、黃山頭鎮及甘家廠鄉景區連接線、孟溪大垸微循環公路、公安縣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項目、“智慧交通”信息化建設項目、客貨及寄遞物流綜合運輸服務項目等,精準服務流域綜合治理。三是注重生態底色。結合生態保護和路景規劃,充分論證建設目標,按照生態選線理念設計,凸顯縣域農村公路的生態特色。
——高標建設管護,讓“四好農村路”扮靚流域環境。
一是全面加快項目推進。該局規范建設程序,嚴格技術標準,在“實”上下功夫抓建設,“十四五”以來共完成208公里的大循環線建設,刷黑環線路面167公里,升級改造農村公路174公里,提檔升級農村公路165公里,新建農村公路180公里、橋梁132座,改造農村公路危橋72座;安裝農村公路波形鋼護欄29008米、警示樁402根、標示標牌283塊、道路標線5976平方米。二是加強流域公路環境治理。該局積極爭取縣委、縣政府領導,全面推行農村公路“路長制”工作機制,堅持“縣道縣管、鄉道鄉管、村道村管”的原則,形成“政府為主+三級聯動”的管理模式。完善管理議事機制,建立“縣有路政員、鄉有監管員、村有護路員”的農村公路路政群管網絡,構建起以交通運輸綜合執法為主導的農村公路路產路權保障體系,對農村公路實行有效管理。通過采取路警聯合多部門聯動模式,不斷加大對超限超載及流域公路環境的綜合整治力度,營造和諧有序的公路交通環境。三是強化公路服務能力提升。該局報請縣政府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納入全縣年度目標責任考核,列養率達100%;養護資金和運行經費納入一般公共財政預算,日常養護資金達到“1530”標準。推行農村公路養護市場社會化,加強機械化養護隊伍建設,養護效率極大提升。同時運用大數據、移動互聯網、地理信息技術,與農村公路管理業務相融合,建設農村公路“建管養”一體化管理系統,增強了綜合服務效能,流域公路環境實現亮化、美化。
——拓展運營功能,使“四好農村路”致富流域農民。
該局堅持“城鄉統籌、以城帶鄉、城鄉一體、客貨并舉、運郵結合”的總體思路,加快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,推動城鄉之間要素合理流動,確?!八暮棉r村路”成為流域農民的致富路。一是以路興城惠民生。積極爭取上級交通主管部門和縣財政支持,建立運輸保障和農村客運運營補貼機制,創新農村客運運營組織模式,投入客運車輛367輛、公交車100臺,出租車260臺,實現農村客運無縫銜接,基本滿足城鄉群眾出行需求;不斷提高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,在實行城區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的基礎上,按照“分期實施、成熟一條改造一條”的原則,于2022年完成斗湖堤至麻豪口公交化改造;聚焦群眾安全快捷出行,推行“客運班線+預約響應”模式,于2023年開通公安至岳陽、公安至武漢等網絡預約班車。二是以路興商強供給。堅持“資源共享、多站合一”,依托現有10家快遞企業、5個綜合服務站、124個物流配送中心、258個快遞服務點,實行農村客貨統籌、運郵協同、物流配送融合發展,促進農產品網上銷量年增長20%以上;啟動1個縣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、16個鄉鎮級寄遞物流配送中心、258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建設,著力打通快遞進村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三是以路興產促融合。圍繞流域產業興榮,補強交通運輸服務短板,制訂特色農產品運輸、流域旅游客運等專項規劃,有效發揮“四好農村路”綜合效益,實現“因路而興”“因路而富”。
下一步,公安縣交通運輸局將進一步強化措施,抓實見效,持續建好、管好、護好、運營好農村公路,讓流域群眾進出有好路,產業發展有出路,使“四好農村路”真正成為助推流域綜合治理、鄉村振興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。
【編輯: 任 燕】
中國公路
中國高速公路